LLM2D
心律失常视觉:资源意识型深度学习模型及心电图心律失常分类的可视化解释
ArrhythmiaVision: Resource-Conscious Deep Learning Models with Visual Explanations for ECG Arrhythmia Classification
作者: Zuraiz Baig, Sidra Nasir, Rizwan Ahmed Khan, Muhammad Zeeshan Ul Haque
发布日期: 5/8/2025
arXiv ID: oai:arXiv.org:2505.03787v1

摘要

arXiv:2505.03787v1 Announce Type: cross 摘要:心律失常是导致危及生命的心脏事件的主要原因,凸显了准确及时检测的迫切需求。心电图(ECG)仍然是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金标准;然而,手动解释耗时long,依赖临床专业知识,并且容易出错。尽管深度学习促进了自动ECG分析的进步,但许多现有模型忽略了信号固有的时间和形态特征,缺乏可解释性,并且计算强度大——这些都阻碍了它们在资源受限平台上的部署。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两个新颖的轻量级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ArrhythmiNet V1和V2,旨在高效地在边缘设备上进行实时心律失常分类。受MobileNet的深度可分离卷积设计的启发,这两个模型分别保持了302.18 KB和157.76 KB的内存占用,同时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0.99(V1)和0.98(V2),涵盖五个类别:正常窦性心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为了确保临床透明度和相关性,我们整合了Shapley加性解释和梯度加权分类激活映射,使模型具有局部和全局解释性。这些技术强调了QRS复合体和T波等生理上有意义的模式,这些模式对模型的预测有贡献。我们还讨论了性能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并解决了与数据集多样性和一般化的当前限制问题。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可穿戴和嵌入式ECG监测系统中结合可解释性、预测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