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2D
latent空间维度对物联网僵尸网络检测性能的影响:VAE编码器与ViT编码器对比
Impact of Latent Space Dimension on IoT Botnet Detection Performance: VAE-Encoder Versus ViT-Encoder
作者: Hassan Wasswa, Aziida Nanyonga, Timothy Lynar
发布日期: 4/22/2025
arXiv ID: oai:arXiv.org:2504.14879v1

摘要

arXiv:2504.14879v1 交叉公告类型 摘要: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IoT设备、应用和服务数量的显著增加。这种IoT设备数量的激增,以及它们的广泛存在,使它们成为了各种网络攻击,尤其是通过物联网僵尸网络的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安全问题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潜在维度如何影响在训练数据集的潜在向量表示上训练的不同深度学习分类器性能。主要目标是在两个最先进的架构的编码器组件:视觉变换器(ViT)和变分自编码器(VAE)利用下,将高维训练数据集投影到学习到的低维潜在空间中的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编码器组件被用于将高维结构化的.csv物联网僵尸网络流量数据集投影到不同的潜在尺寸中。在N-BaIoT和CICIoT2022数据集上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基于VAE-编码器的维度减少方法优于基于ViT-编码器的维度减少方法,这四个性能指标包括准确性、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这些结果可以归因于这些数据集中缺乏空间模式,而ViT模型试图从图像实例中学习和提取这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