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2D
“我是一个随机鹦鹉,你也是”: 基于AI的人类行为和认知框架是概念隐喻还是概念工程?
"i am a stochastic parrot, and so r u": Is AI-based framing of human behaviour and cognition a conceptual metaphor or conceptual engineering?
作者: Warmhold Jan Thomas Mollema, Thomas Wachter
发布日期: 4/11/2025
arXiv ID: oai:arXiv.org:2504.07756v1

摘要

arXiv:2504.07756v1 通知类型: 新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规模的整合,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被用来比喻地比较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行为和/或认知能力,比如语言习得。正当其分,这些比喻性比较的认知成功应该受到辩论。在计算优派与“肉派”优派相冲突的背景下,我们提出问题:计算主义和人工智能的概念星座能否应用于人类领域,以及如此做意味着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当以这种方式使用特定的人工智能概念星座时,人们在做什么?基于赖尔(Wittgenstein)的观点关于概念和语言使用,我们考虑了两种可能的答案,并将它们相互对立起来:要么这些例子是概念隐喻,要么它们是概念工程尝试。我们认为,它们是概念隐喻,但(1)这一立场不了解其自身的认识论 contingency,(2)它有风险犯下“地图-领土谬误”。在计算概念基础层面,(3)它们本质上是一个误导性的“双重隐喻”,因为在人类心理学与计算之间的比喻连接。针对这种投射在人类领域的人工智能概念组织的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存在一个语义陷阱。概念隐喻视角提供了概念工程形式的途径。如果这一方法论的标准得到满足,关于概念隐喻观点相关的谬误和认识论不足可以规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人与人工智能概念领域的交叉污染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当前概念的边界如何为我们的需求服务,并考虑如何改进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