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2D
基于焦斑的可扩展聚光镜表面预测:从仿真到现实的逆向深度学习光 traced 转移
Scalable heliostat surface predictions from focal spots: Sim-to-Real transfer of inverse Deep Learning Raytracing
作者: Jan Lewen, Max Pargmann, Jenia Jitsev, Mehdi Cherti, Robert Pitz-Paal, Daniel Maldonado Quinto
发布日期: 4/8/2025
arXiv ID: oai:arXiv.org:2504.03712v1

摘要

arXiv:2504.03712v1 Announce Type: cross 摘要:集中太阳能动力(CSP)电站是向可持续能源过渡的关键技术。它们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是集中太阳能通量在接收器上的分布。然而,个体定日镜上的通量分布对表面缺陷非常敏感。在实际部署中,测量这些表面在多个定日镜上的分布仍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控制系统经常假设理想化的定日镜表面,导致性能不佳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逆深度学习光线追踪(iDLR)被引入作为一种从标准校准程序中记录的目标图像推断定日镜表面轮廓的新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首次成功实现了iDLR从仿真到现实世界的转移,使其可以直接从实际目标图像中准确预测表面轮廓。我们在63个定日镜的实际运行条件下评估了该方法。iDLR表面预测的中位数绝对误差(MAE)为0.17毫米,在84%的情况下与散射测量的真实地面真值保持良好的一致。将其用于光线追踪仿真时,它能够相对于数据集中的散射测量实现90%的平均准确度的通量密度预测,并优于常用的理想定日镜表面假设26%。我们在一个涉及未见过的太阳位置和接收器投影的挑战性双外推场景中测试了这一方法,并发现iDLR保持了高的预测准确度,突显了其泛化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iDLR是一种可扩展、自动化且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可将现实的定日镜表面模型集成到数字孪生中。这为改善通量控制、更精确的性能建模,并最终提高CSP电站的效率和安全性打开了大门。